第(3/3)页 男子满意的买了药离开了。 总共30块钱。 加上拍片子的钱,130元。 如果到大医院,最少一千五往上走,而且排队的时间估计没有大半天下不来。 查完心电图,又给查超声心动图,很可能还会做个心包穿刺,然后标本送检。由实验室对抽取液做细菌学、生化、细胞分类等检查。 全部的检查下来,很可能第二天才能拿到结果。 然后医院门诊,对于心包炎患者,大多都是收治入院。 所以,患者到大医院治这个病,一千五百元只多不少。 而且花费的时间成本会非常多。 对于他这种轻症病人而言,休息好,少排队折腾,比什么良药都管用。 从这一点来说,一家好的诊所带给百姓的利好非常大。 给这个患者诊治,属性面板的收获也是相当可观。 医生等级经验+5,心血管内科诊断+10,药效与药代+5,生命值+11。 开局接了一个大活后,接下来的五个病人都是普通疾病。 他一个个问诊开方。 诊断到第三个患者时,韩思莹在柜台那边忙活完了,站在他后面跟着学习。 正常情况下,如果是在大医院工作,住院医师三年以后才有机会到门诊跟着学习。而且一个星期往往只有一天的学习机会。 然后等到升了主治后,优秀的医生会有机会获得门诊坐诊资格。 韩思莹现在刚毕业,只有一年的医院实习经验。 能够跟着李敬生在门诊学习,对她的帮助非常大。 “李医生,我家孩子发烧、咳嗽、呼吸轰轰作响,请您给看看能在这里治疗吗?” 一位皮肤晒得红里透黑的中年女子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。 瞧这娘儿俩的穿着,基本可以看出是进城务工者,经济条件应该不会很好。 中年女子三十三四岁左右,可能实际年龄要更年轻一点。 头发就是随意的捆扎在脑后,两鬓有着不少松散的头发露了出来。 穿着一条黑色长裤,廉价的花衬衫,皮肤醒得黝黑。 而且她的手很粗糙,甚至可以看到一些细小的裂痕。 身子骨看上去相当粗。 小孩穿的是校服,脚上的鞋子是廉价的运动鞋,边角地方磨损非常严重。 现在的家长都是把孩子看得像个宝贝疙瘩,哪怕经济条件不好,也是挑好的给孩子吃,挑好的给孩子穿。 这位中年妈妈和小孩看上去都有些营养不太好的样子。 基本可以肯定她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。 她能够一口叫出李敬生的姓氏,显然是认识李敬生的。 “孩子生病多久啦?” 李敬生示意孩子坐下。 没想到小孩还挺懂事,看向身旁的妈妈,用方言说了一句什么。 意思应该是让妈妈坐下。 “没事没事,还有椅子,思莹,你再搬一个过来。” 李敬生看到这一幕,嘴上不说,心里面却觉得这个孩子很懂事。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。 他们看到父母辛苦讨生活的狼狈模样,所以更能体恤父母的不易。 这个孩子生着病,身体不舒服,却想着让妈妈坐。 真的很暧心。 “我抱着他就行了!不用麻烦你们了!” 孩子妈妈赶紧叫住了韩思莹,抱着儿子坐在椅子上。 “我家老四是上个星期一感冒了,后面在药店买了点药,吃了后好了。但是一直咳嗽,然后现在又开始发烧,从昨天晚上开始,他的呼吸就有点重。今天早上起来不见好,呼吸更重了,我就给工地请了假带他过来看病。” 周边有好几个大的建筑工地,估计这名中年女子就是在那里上班。 这个小孩感冒都有一个多星期了,现在仍然咳嗽,并且开始发烧,呼吸加重是因为呼吸困难。 说明病情正在加重。 “李医生,您说是不是我儿子吃的药,被药店留了手尾,所以才出现病情反复?” 女子一点都不避讳,直接问了出来。 “这种可能性应该很小,现在的药都是封装药,厂家出厂封装好,经过严格的多道检验程序才发出来售卖,安全一般没问题。” 李敬生经常会听到患者提到医生故意留手尾这个词。 不排除没有,但是在正规医院一般不可能发生。 医生巴不得一次把患者的病治好,完全没必要让患者三天两头往医院跑。 ‘返诊’病例说好听点叫复诊,实际上与正常的复诊有区别。 返厂这个名词应该都听过。 不合格的产品寄回厂家维修或更换。 一件商品返厂的次数多,说明那个商品的质量很差。 同样的道理,一个病人找医生看病,隔三岔五的回来复诊,说明这个医生的技术瘘。 如果复诊病人过多,这个医生会被医院质控处、医务科重点审查,认定医术不达标,马上就会撤离门诊工作的岗位。被边缘化。 所以没哪个正规医院的医生敢拿前途开玩笑。 而且复诊给医生带来的利益极小,完全没这个必要。 至于小诊所的病人奇多,回头率高,这个一般也不是什么留手尾。 最多就是药量故意减少,达到有一定治疗效果,但是不能一次治愈。目的是让患者多次输液。 比如本来一次就能输完的药量,故意拆成两次甚至三次。 这种情况在诊所会有。 反正李敬生从来没干过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