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1章 东平王府内-《汉世祖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要知道,乾右开宝以来,大汉那么多宰相,你宋俶宝是根基最浅的一个,即便赵普,虽出自藩镇幕左,但也在陛下身边待过几年。

    你从幽州到山阳,再到政事堂为相,这一路是何其不易……」

    闻言,宋琪终是叹了口气:「我终究老了,朝廷中人才济济,后起之秀,层出不穷,如张齐贤、吕蒙正、李沆、张雍等,都是经世干才,可担大任,也不需我这个老朽了……」

    「你这话,可有些言不由衷!」赵匡赞抬指点了下,道。

    宋琪转过身,背手而立,看向王府后院秋景,良久,方才叹道:「与大王,直言却也无妨。我以皇城司事进谏,一是确实认为似这等鹰犬机构的权力需要得到遏制,以免为患,扰乱朝纲。

    陛下对此,实则也有防备,早年对武德司便多有约束,职权控制很严格,只是这些年,却是越发放纵了,二司之权势猖獗,已经侵害到朝廷法司职官吏职权。长此以往,必不利于朝局稳定,人心安定。

    其二,如大王所言,我却有求退之意了!我尽忠王事三十余年,虽

    无大功,却也问心无愧,如今也到安享晚年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陛下乃是不世出之雄主,然但凡雄主,有其大功,则必有其大害!说句不恭的话,如今的陛下,已经不能再以当初那个英明神武、胸襟广阔的创业之君而视之了!

    皇后娘娘一去,天下少一贤后,陛下也少一约束。过去,对待老臣,陛下常以黜免归养相待,今后却未必了。」

    宋琪讲完,赵匡赞想了想,然后叹道:「你竟存有如此想法,那继续为相,确实危险!不过,即便有心求退,又何必选择这样一个危险的方式?」

    宋琪摇摇头,有些怅然道:「这也可看作是一种试探,结果,果然不出所料!

    另外,大王当知前武德使李郡公之事吧,他可是数次退而不得。陛下如今性情偏暴,喜怒无常,他能弃人,却难容人弃之。我无病无灾,若是贸然请辞,只怕非但难得陛下准允,反而会招致其怀疑。

    甚至于,我都有些不敢托辞称病……」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