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发现册子的封面很薄。 纸张摸上去也很糙。 打开一页发现里面的字都些不工整。 得仔细观看。 才能看得清上面写的什么。 康教谕又说道: “这种文报一个月发一本。” “是每月月底发出的。” “送到晋江县城起码也要十天。” 张洛转眼一问: “福州有福州文路。” “那咱们泉州府有自己的文报吗?” 康教谕摇了摇头,道: “这倒没有,福州府是大城。” “里面文人墨客众多。” “才一起办出了这么一家文报。” “咱们泉州府比不上福州。” “没那么多人发表的。” 张洛又翻了几页小册子。 发现文报的前几页都是。 福建这几天的一个政策事项。 看上去都是从官府上面直接抄下来的。 看来这文报的办理者。 和官府的关系应该不浅。 能报官府官文里的内容。 原封不动的搬到文报里。 中后篇幅都是些福州文人传的文章。 乐律先生的文章在倒数第三页。 这页有些特别。 页面右上角还盖了个文报的红章。 像是在重点推荐似的。 除去乐律先生的文章。 还有一些本地的诗歌。 杂剧,甚至还有宋词类的载体。 “老师,这册子是雕版印刷印出来的?” 康教谕说道: “当然是雕版,不是印的难道还是手抄的?” 看来嘉靖朝的活字印刷还没到常用的地步。 怪不得一本册子。 一个月才能出一次。 雕版印刷用料多,速度慢。 效果也不算好。 要不是康教谕的回答。 张洛还真以为这本书是抄下来的。 张洛又向康教谕问道: “老师,请问这种文报多少钱一本?” 康教谕眯着眼睛说道: “这册子在福州府要半两银子一本。” “泉州府的话一本要二两银子。” 我去,这也太贵了! 张洛呼了口气。 在封建时代,书籍果然算是富人的东西啊! “老师,在文报上发文章,可以银子拿?” 康教谕不解的看着张洛说道: “银子?很多人向在上面发文都没机会呢。” “能让整个福建的人都看到自己的文章。” “这是件利己的大好事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