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像徐家这种靖难功臣之后。 御史为什么和他过不去? 张胜文说道: “那案子不是发生在永乐一朝的。” “也不是嘉靖朝。” “而是在成化年间徐家一次事故。” 成化年间? 那不是已经过去快百年了? 听到是好几代前的事情。 张洛坐直身子问道: “徐家在成化年间犯了大罪?” 张胜文点头道: “这事在当时在泉州可是世人皆知的。” “真没想到这都被御史翻了出来。” “当时是福巡抚亲自判定的。” “徐家这次是在劫难逃了。” 张胜文也不再调人胃口。 直接说道: “张洛兄也是军卫出来的。” “应该清楚指挥使,千户,百户。” “这些位子只有一个儿子能继承。” “其他的儿子基本上是什么都得不到的。” 这个张洛清楚。 明朝的军官世袭制度一向如此。 附和传统文化。 由家中嫡长子继承位子。 徐守业在天阳楼的时候。 和他抱怨了不只一次了。 等到徐指挥使哪天去世了。 徐守业的大哥就会继续泉州卫指挥使的位子。 徐守业除了一些银钱之外。 别的什么都不会得到。 张胜文说道: “大概是成化初年的时候吧。” “那任泉州卫指挥使有四个儿子。” “后来小儿子徐复杀了自己的四个兄长。” 张洛听得眼神直放大。 杀人本来就是重罪。 他还一口气杀了自己四个哥哥。 “原来这么大案子,情况已经明了了。” “那徐复在上被刑前的半个时辰。” “被衙门下旨先缓刑了。” 张洛这就不懂了。 已经传到这代世人皆知的事情。 怎么还能让他活的? 张胜文说道: “当时的泉州卫指挥使,虽然气愤。” “但他的四个儿子都没了。” “唯有独子徐复,想保住他的命。” 张洛一下懂了。 当年的指挥使八成是开始运作起来了。 可是这么大的事。 四条人命。 而且还发生在指挥使家里。 真的能保的住? “这徐复的母亲想了个法子。” “说是徐府家中的一个下人。” “冒充徐复的样子。” “杀了徐家四兄弟,案子和徐复无关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