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要知道,当初他困守洛阳,兵力只有两万,且缺衣少食,然而,他却敢破釜沉舟,孤注一掷,率军离开洛阳这座坚城,主动寻求和当时坐拥数十万大军的瓦岗李密交战,那个时候的局势应该比现在更困难吧?然而,他却未像现在这般感到恐惧和不安! 是老了的缘故吗?还是坐上了皇帝的宝座,因而失去了最初的勇气! 坏消息有许多,可以说是分沓而来,让人目不暇接,然而真正让王世充感到苦恼,觉得要老命地却不过是区区几件事。 首先,四月二十三日,驻守白马的段达部一万人马在灵昌城北被夏军徐世绩部截杀,段达阵亡,其部崩溃,除少部分人战死和散于乡野外,大部分郑军都成为了夏军的俘虏,这消息不仅让王世充觉得失望,更多地还是感到心疼。 段达这人,也算是跟随他多年的宿将,在和瓦岗军的多年交战,他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,在篡夺隋杨政权帮助王世充登基这件事上,他更是王世充的马前卒,可以说是劳苦功高,他的阵亡,对王世充来说,无疑是一件让人悲痛地事情,帝王虽然需要无情,然而,帝王终究是人,终究还是有着人类地感情啊! 段达部的覆灭,基本上代表王世充最初制定地战略全盘失败了,原本,他希望封丘的裴元庆部能够拖住济阴方向的夏军,使得段达部能够撤出白马,攻打被夏军攻占了的酸枣城,毕竟,夏军的摊铺得比较大,四面八方都是,因此,在王世充看来,在各个战线上,对方的兵力都不足,从延津关渡河的夏军充其量不过一万余人,其一部正在攻打阳武,驻守酸枣的夏军兵力肯定不多,只要段达能够夺取酸枣,失去了后勤基地,位于阳武城下的夏军另一部也只有败亡一途可行了。 然而,夏军徐世绩部居然在灵昌截杀了段达部,致使王世充的北线攻略全盘失败,只是,徐世绩是如何绕过封丘出现在灵昌的呢?莫非对方会飞?还是裴元庆故意纵敌? 不过,仔细一想,王世充也觉得这件事情不能怪裴元庆,封丘的守军只有三千人不到,虽然,已经认定济阴方向的夏军乃是疑兵,可是,毕竟打着高畅的旗号,就算是疑兵,兵力起码也在两万以上吧,以封丘方面的兵力,能够守住封丘就已经很不错了,要想将夏军的兵力牵制在封丘城下,就算有那个心,也没有那个力啊! 这算是一个出乎王世充意料的坏消息,还有一个坏消息也来自于东线,嗯,也可以说是来自于南部战线。 自从得知夏军攻占河内,从延津关渡河夺取酸枣,进袭阳武的消息后,王世充和他的大臣们就认为夏军的主攻方向不是东面,于是,在下令裴元庆驻守封丘,段达率军撤离白马,回援酸枣时,王世充也派出使者,前往陈留,浚仪两地,要求这两地的守军陈智略和张童儿部放弃陈留和浚仪,率军撤回荥阳,现在的局势对郑军不利,分兵驻守各地再无任何意义,与其被夏军各个击破,倒不如把所有的兵力集在一起和夏军决战。 只是,王世充却一直没有得到陈留和浚仪方面的回应,接下来,他向那两个地方派出了几波使者,使者们随身携带的信件措辞方面也越来越严厉,终于,在今天早上得到了回应。 在回信,陈智略和张童儿异口同声地说,由于夏军封锁的原因,最初他们并没有收到荥阳方面的密信,王世充派出的使者都被夏军的斥候半道劫杀了。 后来,有使者逃脱了夏军斥候的劫杀,进入了陈留和浚仪,他们这才收到了陛下的旨意。 不过,两个人都拒绝了王世充让他们放弃城池回师荥阳的命令,他们在回信叫苦连声地说道,说是他们的驻地正被夏军封锁和包围,战事正处在对峙状态,这个时候撤军,如果准备不足,被夏军尾随追击,军队极有可能溃散,因此,他们希望王世充能够给他们一点时间,一旦他们找到机会摆脱面前的夏军,必定会急速回师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