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章 布木布泰-《明末中枢一木匠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封封战报,传给远在燕京的岳肃,看到大军接连告捷,岳肃很是高兴。强大的兵力,只要指挥得法,绝对不会有什么闪失,打败曰本,再以得胜之势,转头攻打女真,天下可安。

    相比于岳肃的安逸,女真方面,可是十分紧张。粮食紧缺,本身的内部矛盾,已经恶化,已经有不少族人,因为吃不上饭,擅自离开城市,去了长白山一带,继续过起游牧生活。

    他们和蒙古人的关系,也开始貌合神离,蒙古人嘴上说的好听,但可以看出,这些都是假象。如果不能振奋一把,不知哪天,这些蒙古人就会咬上自己一口。

    今天皇太极坐在盛京宫阙,自己的御书房内,在他的手中,有一封信,他正在仔细观瞧信上的内容。看了一会,似乎是看完了,他缓缓把信放下,不由得长叹一声。

    正巧这功夫,书房外传来敲门之声。

    “谁呀?”皇太极问道。

    “是我,皇上。”一个女子说道。

    “哦,原来是布木布泰呀,你进来吧。”皇太极说道。

    “谢皇上。”说话间,房门推开,一个身穿女真妃嫔服饰,相貌年轻且十分漂亮的少妇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布木布泰,又叫大玉儿,后来的孝庄文皇后是也。

    “有什么事吗?”皇太极用温和的语气说道。

    “这些天臣妾见皇上一直心绪不宁,所以给皇上熬了碗参汤。”布木布泰柔声说道。

    “放下吧。”

    “是,皇上。”布木布泰走到书案之前,将汤盅放下。然后,她又柔声说道:“皇上,这些天您心情一直不好,是不是因为粮食的事烦心呀。”

    “是呀,这些年我辽东粮食欠收,明朝又封死关卡,令我无法入关,今天已经已经有不少子民牵往长白山,过以前的游牧生活去了,若是明年也是如此,只怕到时再没有多少人愿意住在城内了。父皇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,总不能断送在我的手里吧。唉……这还算是次要的,要是再这样持续两年,我八旗勇士的战力,也肯定会大大削弱,刚有消息传来,明廷已经派宣大总督吴思南统兵攻打曰本,如果此战获胜,他们势必带着得胜之师,出关与我一战。现在交战,朕自然不惧,可等上两到三年,我们没有粮食,如何抵御。”皇太极说完,不仅感到有些无助。

    “皇上,我听说长城关卡都已全部封死,不许任何人擅自进出,皇上是从哪里得到的明军出兵曰本的消息呀?”布木布泰不解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在关内还有一个秘密据点,可通过飞鸽传书将消息传递出来。只是这个据点,能做到的,也只是传递消息,指望他们夺取城关,那是办不到的。朕几次出兵,想要入关,结果都是铩羽而归,损兵折将,无法入关,我女真想要生存都困难,难道说,真的是天要亡我女真么……”

    “皇上何必叹息,眼下明廷既然派重兵去攻打曰本,那内部必然空虚,如果我女真可突入关内,那明廷便无法阻拦,这对我女真来说,也不失为一个机会呀。”布木布泰说道。

    “话是这么说,可想要入关,谈何容易,现在连范先生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了。明廷也是看我无法入关,才敢和曰本大动干戈,再者说,他们在九边的兵马,似乎丁点也没调动,用的多是招安的流寇降军。九边实在仍在呀。”皇太极说道。

    “刚刚皇上不是说,明廷派那个宣大总督吴思南去攻打曰本么,听人说,他坐镇宣大之时,那里的城防固若金汤,可眼下走了,或许情况会有些改变也说不定。”布木布泰说道。

    “他是前往曰本了,可是明廷内部,还有一个岳肃,这人甚是可恶。我早得到禀报,他明里暗里,三天两头派人到九边视察,边镇将领,各个惊若寒蝉,半点不敢松懈,加上城关之外,多是陷阱,哪有什么机会呀。”皇太极说完,不禁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岳肃!”布木布泰点了点头,说道:“这个名字,我也听范先生提过,说此人不学无术,就连功名,也是靠巴结明朝的皇上得来的。不过为官倒是清正,还在短短时间,肃清流寇,确实是个大才。这等人,绝不能留着,皇上不如想办法将他除掉。”

    “你当我没有想过法子么,范先生曾给朕想了一个法子,散布他和张嫣有不清不楚的事情,引起藩王作乱。可是结果呢,那藩王被杀,牵扯到此事的袁崇焕也死了。从此之后,岳肃的地位更为稳固,想要除掉他,怎么可能?我倒是有心派潜刺客将他杀掉,可岳肃何等身份,出门都是前呼后拥,向他行刺,和自杀都没什么区别。”

    “照皇上的说法,看来是挺困难。不过臣妾突然想到一点,那就是大明九边,长城连绵万里,山海关、蓟镇、宣府、大同这些地方走不了,那也不要紧,咱们可以想办法,走别的地方么,哪怕绕点远,也比这样坐以待毙强。臣妾就不信,长城这么多关口,到处都是铁板一块。实在不行,咱们可以往宁夏、延绥、甘肃那边走,那边一向都是防备蒙古人,而蒙古人又与明朝连年相安无事,守备必然松懈,他们万万不会想到,我大清会从那边走的。”布木布泰说道。

    “话是这么说,咱们要是绕道从嘉峪关那边走,明廷确实不会想到。但从盛京绕到嘉峪关,起码要走上四千里,这可不是一个短的路程,要是能够打赢,自然好说,可若是打不赢,大军一动,要多少粮草。眼下,蒙古又有不少部落和明廷暗通款曲,只怕咱们路径他们地盘的时候,他们就把消息,偷偷报给明廷了。一旦明廷有了准备,咱们这一次出征,可真的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。”

    皇太极这话说的一点不错,鞑子打仗,一向讲究一个快,机动姓强,所以很少带很多粮草,打到哪抢到哪才是他们的作风。可如果绕道走嘉峪关,那简直是要了老命了,四千里的路,那得走多长时间,不带粮草能行么。入关打劫,人不能少了,起码得几万,几万人一路下来,得多少粮食。要是真能入关也值得,可若是和前两次一样,进不去呢,那估计都不用回来了,直接就得饿死在半路。

    “皇上,蒙古各部一向是唯利是图,无半点忠义可言,对于这些人,只要给予利益,他们就一定会为皇上做事。还有,这次皇上绕道入关,虽然代价很大,但目下来看,或许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主意了。只要我八旗勇士能够入关,那便是所向披靡,无人可挡,大清内部的矛盾,也能得到缓解。如果有机会,甚至还可以一举攻克燕京,亦或是从内部攻下山海关,乃至问鼎中原。到了那时,皇上就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。”布木布泰恳切地说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