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六章 收网-《问鼎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又一想,既然夏县尊知道了董现之死的背后牵涉到了多少人和多少势力,他难道还敢再查下去不成?他不怕有人一怒之下,要了他的性命?想到此处,严孙的底气又足了几分,擦了擦额头上的汗,又坐直了几分。

    “十万担粮食可不是小数目,董现虽是市乐第一富商,想要完成十万担粮食的生意,也不是一件易事。董现四处奔波,四处收购,总算如期将粮食交与了吴义东。不料吴义东却只付了一半定金之后,余款迟迟不结。董现为收购十万担粮食,不但调用了大量金钱,还动用了许多人情,他数次催债未果,心中恼怒不安,便让书生前去追债。书生又让牙人田不满前去,田不满为了拿到全部佣金,也数次前去要债。数次之后,田不满直接被吴义东拒之门外后,就知道债要不回来了,索性剩下的一半佣金也不要了。田不满可以不要佣金,书生可以不要奖赏,董现必须要回欠款,否则他的生意就难以为继了……”

    夏祥停顿片刻,喝了一口水,见严孙脸色惨白,却还强作镇静,董李氏浑身颤抖,大汗淋漓,他心中并没有揭露二人阴谋罪恶的快感,反倒有一丝可怜,世人总是有侥幸心理,总是天真地以为好事会降临到自己头上,而坏事总会发生在别人身上,却不知道,好事坏事全在一念之间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,投机取巧精明算计,可以一时,却不能一世,所有巧取豪夺的好处,总有一天会变成百倍千倍的坏处,丝毫不爽地还回来。

    人有千算,天只有一算。

    “对于付科和付科幕后的人物来说,此时已经布局完毕,可以收网了。于是在付科的提议下,董现急于寻找新的生意,并不知道自己陷入困境是因付科设计之故的他,踏上了南下真定的死亡之路。而董现去泉州时收留的马小三夫妇,不放心董现,非要追随他前来。可怜的二老,儿子下落不明,幸得董现收留,不想竟也丧命滹沱河中!”夏祥缓缓起身,来到公案之后,语气低沉而缓慢,“董现命案,从付科接近书生时开始布局,到董现为吴义东供应十万担粮食为**,再到付科设计让董现投河为收网,案件涉及市乐县丞田庆、市乐县富商庄非凡、真定府驻地禁军都指挥使吴义东、市乐县驻地禁军副指挥使尉迟直、市乐县市井无赖付科、董现妻子李巧巧等人,有文官有武官有平民有商人,而董现之所以被人算计,至死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,万千罪责全部由一人而起,就是你……”

    “啪”的一声,夏祥一拍惊堂木:“不知廉耻、忘恩负义、有违圣人教诲的书生严孙!相鼠有皮,人而无仪。人而无仪,不死何为!”

    严孙哪里还坐得住,不只是夏祥的话将事情的经过讲得无比详细,犹如亲身经历一般,而且夏祥的责骂如封喉之剑诛心之箭,让他的内心接近崩溃,他身子一歪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汗如雨下:“夏县尊,小人知罪,小人罪该万死!”

    夏祥胸中如同一团火在熊熊燃烧,董现虽是商人,却为人和善,对人真诚,却不想身边之人要么不守妇道,要么狼子野心,人善人欺天不欺,人恶人怕天不怕,他就是要为董现讨回公道,将坏人恶人绳之以法:“还有你,董李氏,身为女子不守妇道已是不忠,还伙同严孙谋财害命,谋杀亲夫。你和严孙,本是依靠董现得以生活,却非但不知恩图报,还恩将仇报。如你这般**之人,有何脸面面对父母兄弟,有何脸面抚养董现后人?若是本官将你从真定官到市乐县一路游行示众,你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?”

    董李氏想到被万众唾弃的场面,想到父母因她而颜面无存,孩子对她恨之入骨不认她为娘亲,她再也支撑不住,颓然倒在地上,泣不成声:“夏县尊,民妇知错了。民妇愧对列祖列宗,愧对家门,愧对董家,民妇罪该万死!”

    “田县丞说了可保你和严孙不死?”夏祥见时机成熟,及时问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。

    “是,田县丞亲口向民妇和四郎许诺,只要我二人不说出真相,只承认有奸情,其他事情一概不说,便可保我二人平安无事。”董李氏连连磕头,“夏县尊,民妇自知有罪,还请夏县尊看在民妇坦白的份儿上,不要让民妇的孩子知道他们的娘亲是一个无耻的**女人。”

    夏祥叹息一声,董李氏良知未泯,可惜终究未能逃过严孙的魔爪,大错已经铸成,想要挽回已经没有可能。他点了点头:“本官答应你。不过严孙,你若是再不主动交待真相,本官可是保不了你了。你是聪明人,也不好好想想,若是放你出去,你还能活着回到市乐吗?你知道了太多秘密,而死人才能真正的保守秘密。”

    严孙伏在地上,半天不动,忽然浑身一震,跪爬向前:“夏县尊,小人愿说,小人愿说。”

    “好,如实讲来。”夏祥此时才真正的气定神闲地舒了一口气,坐直了身子。

    “其实小人从一开始就知道付科是在算计小人,小人假装不知,也是想借机成就一番事业。付科是想利用小人,小人何尝不是在利用付科?”严孙稍微跪直了一些,“小人科举落榜之后,自知考中进士无望,便想经商。在保州成家之后,做过一次生意,失败了。后来小人想到了嫁与富商董现为妻的巧巧,便拖家带口来到了市乐,经巧巧推举,当上了董现的账房先生。小人虽未考中进士,却也是举人出身,自认比连秀才都不是董现强上许多,委身于董氏商行,并非只为了混口饭吃,小人还有更远大的志向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