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有个病人做一台膝部肿瘤手术。 术前要给他标记刀位,坚决不同意,各种辱骂医护人员,极度不配合。 没办法,最终消毒后送进手术间。 结果手术医生当天的手术量非常大,忙得焦头烂额。患者送进来后,也没问,本来要开刀的是右膝,结果在左膝开了刀。 找了半天没找到瘤子,很纳闷。 不过这种情况偶有发生。 有时候检查设备的问题,或者医生诊断失误,都有可能出现把一些低密度影或者高密度影的检查结果诊断为肿瘤。 当然,出现这种失误的情况比较少。 临床上低于1cm的肿瘤往往都会建议观察。实在担心的会建议做穿刺活检之类。 这其中有一个风险考虑,肿瘤太小,切开后可能找不到。 这个不肯做刀位标记的病人,也为她的娇蛮付出了代价。 手术医生没找到瘤子,只能帮她把切口缝起来。 结果等到出了手术间,全麻醒了后,她发现开错了刀,在医院大闹。 手术医生跟着倒霉受了处分,也给她重新做了手术。 只是她多挨的那一刀却没办法了。 所以,术前的备皮、标记刀位这些,一定要配合医护人员。 有时候耍小性子,付出的代价往往特别惨痛。 此刻,病人实施的是全麻。 做手部的手术,如果是小手术,通常采用臂丛神经阻断。 如果手术比较大,时间比较长,则会优先考虑全麻。 具体的麻醉方案由麻醉医生来决定。 他会给病人制定一个最优的麻醉方案。 “刀位的选取我就不细说了,选择最有利的入路方式。原则就是切开后能快速显露病灶部位,尽量避开大血管、重要神经。如果符合条件的二次手术病人,尽量考虑原切口入路。” 吴教授耐心的教授着手术经验给手下医生。 因为年轻的新手医生比较多,必须从最基础的教起。 “下刀时不要图省事,要一层一层切开,刀口尽量控制好角度。秦飞,你那个喜欢拖刀的臭毛病一定要改掉。” “我已经在努力改正了,最近每天都有回家用猪皮练习。” 秦飞赶紧回答道。 拖刀、手抖都是年轻医生最容易犯的毛病。 在患者身上下刀时,内心紧张是无法避免的必然现象。只有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医生,下刀时才能做到手稳心安。 切表皮时拖刀,问题可能还不大,最多就是把切口切得长了一点。 如果是在切重要组织或者胸腹腔的病灶切除时拖刀,一拖一个事故没跑。 秦医生的家境不错,天天买猪皮在家里苦练,对外科水平的提升肯定能有很大帮助。 只是与李敬生的属性面板比起来,差的可就不是一星半点。 秦医生买一吨的猪皮在家里苦练一年,可能还比不过李敬生直接给表皮切开法加100点熟练度。 吴教授邀请李敬生进手术室,很快就会发现‘新大陆’。 “黄枵仁,注意看我怎么切开皮下组织的。你切出来的伤口就跟狗咬了一样,这是握刀时不稳,划开皮肤时手性不好导致的。你回家可以多拿铅笔学着画直线,锻炼手性。” “明白。自从您上次说了后,我天天都在练习画直线。相信过段时间肯定会让您看到我的显著进步。” 答话的是一名二十八九岁左右的年轻医生,长着一张大众脸。 脸上有着青春痘痊愈后留下的坑洼。 这位黄医生好像不怎么爱说话,比较沉闷的一个人。 此刻,他也能站在手术台上,在二组的地位应该仅次于秦飞了。 李敬生对二组的成员情况基本有了一个初步了解。 手性不好,这是一个大问题,说明手术天赋不佳。不仅仅会体现在切开这项最重要的手术基本功上面,而且在缝合、置入、打结等方面都会显得‘笨手笨脚’。 不过如果能有大毅力,能够持之以恒的苦练外科技能,大器晚成的例子也挺多的。 光是李敬生知道的,第一医院的普外科主任医师骆正刚,此人的外科天赋可说是糟糕透顶。三十岁时,明明已经升了主治,但是外科水平连规培生都不如。 被上级医生各种嫌弃。 后来通过勤学苦练,他在五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了离江市极具名气的外科医生。 经常有大三甲请他‘飞刀’,听说一次‘飞刀’的出手费至少五千到一万元。 可谓是妥妥的人生赢家。 是逆袭的成功案例。 吴教授一边教学,一边手术。 已经把患者的手部切开了一道长达11cm以上的伤口。 这个伤口算是比较大了。 秦医生与黄枵仁两人负责拉钩,让主刀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。 阮小勤则负责止血和吸掉伤口的积血。 看着阮医生手里的电凝刀,李敬生一阵羡慕,更有些手痒。 要是能让他试试就好了。 他可是做梦都想要买一台电凝刀放在诊所。 吴教授的切开术水平还算可以。 至少不拉胯,出血量并不大。 稍大一点的血管都被他精准的避开了。 能够当上外科主任医师,手术能力不一定很强,但是肯定会有一些过人之处。 然后基础能力再差也差不到哪去。 手术正常进行,李敬生被邀请过来,就只是站在台下观看。 吴教授对他的能力不了解,自然不敢轻易给他上手的机会。 还有,内外有别。 锻炼机会要优先照顾二组的医生。 李敬生毕竟只是一个外人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