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诸子百家没有人感受不到帝王的诚意。 礼贤下士,或许在战国时并不稀奇。 那时,七雄争霸,各国国君求贤若渴,有才之士都被奉为座上宾。 而现在不一样,秦始皇扫灭六国、一统天下,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。 他大权独揽、独断专行,不允许任何人忤逆他。 帝王的专横霸道,从不惜发动重兵、也要铲除他们这些江湖势力这一点上,展现得淋漓尽致。 然而,如今他们看到了什么? 曾经恨不得将他们除之后快的秦始皇、大秦帝国的至高统治者,竟然礼贤下士、还尊称他们为“先生”! 谁听了不迷糊啊? 这种一前一后极致的反差,该死地戳中了一众人的爽点。 再加上刚刚圣人的四句醒世箴言,更是令他们心潮澎湃,热血沸腾。 谁不想青史留名? 谁不想流芳百世? 诸子百家入世,宣扬学派理念,不就是为了得到统治者认可、成为治世学派吗? 伏念已然上头,面上布满了“士为知己者死”的激动与狂热。 他一把挣开三师弟拉住他的手,第一个率领儒家弟子们响应。 “幸得陛下厚爱,我儒家愿为太平盛世尽一份绵薄之力!” “哈哈哈...有儒之教化,天下可安矣!” 帝王朗声大笑,毫不吝啬夸赞。 闻言,儒家弟子们脸涨得通红,神情愈发亢奋,恨不得立刻为他们的君主肝脑涂地。 这时,人群中一位紫衣男子也出声附和,还暗暗朝帝王眨了下眼。 “我法家韩九也愿为陛下效力!” “我农家......” “我名家......” 有了打头阵的人,其余学派也纷纷热烈响应。 这其中或许有虚与委蛇者,但至少现在明面上诸子百家已宣布效忠帝国,暂时扭转反秦基调的舆论。 接下来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 夜晚,学宫设宴,款待众人。 向来明争暗斗的诸子百家难得齐聚一堂,推杯换盏,谈笑风生,一派热闹和谐之景。 喝到兴处,有人高谈阔论,探讨治国之法,众人各执己见,或是附和,或是辩驳...... 扶苏时而也会参与探讨,不骄不躁,端方有礼,尽显翩翩君子之风。 他就如同一块精心雕琢的莹莹美玉。 璞玉成器,光华内敛,温润不失锋芒,耀眼却不灼目。 俨然已经有了宽厚大度、贤明仁爱的君主之姿。 这便是诸子百家理想中的君主,他们很难不心生好感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