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三章 贪魂镜湖-《青海没有羊眼汤》
第(1/3)页
离了丽江古城那融合了雪山圣洁与流水灵动的独特气韵,赵清真继续向西北而行,深入那横断山脉的褶皱深处,滇、藏、川交汇的雄浑之地。此地山势愈发险峻,江河切割出深不见底的峡谷,气候变幻莫测,一日之内可见四季。
赵清真的注意力,更多地被那条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、如同大地血脉般的“茶马古道”所吸引。这条用马蹄与汗水踏出的道路,不仅连接着物资的流通,更积淀了无数商旅、脚夫、马帮的悲欢离合、欲望与执念,正是滋生“鬼市”之类传闻的绝佳温床。
沿着一条废弃多年、野草蔓生的古驿道前行,赵清真能清晰地感受到这条道路上沉淀的复杂气息。有驮马沉重的喘息,有商贾锱铢必较的算计,有脚夫思乡的愁绪,有遭遇劫匪的恐惧,也有成功交易后的狂喜……这些纷杂的情绪与记忆碎片,历经百年,并未完全消散,反而在某些特定的地点、特定的时辰(如月晦之夜、浓雾之晨),与地脉阴气交织,显化出种种异象,便是所谓的“鬼市”。
他行至一处名为“鹰回坳”的险要山口。此地两山夹峙,形如鹰喙,古道在此盘旋而上,风势凛冽,视野却极佳,可俯瞰下方云雾缭绕的深谷。据零星遇到的樵夫所言,此地便是“鬼市”最常显现之处,夜半时分,能闻人马喧嚣,见灯火闪烁,若有那贪心或时运不济之人靠近,便会被“鬼商”缠上,用阳世的钱财购买那些看似珍奇、实则腐朽或化为顽石的“货物”,甚至可能被勾走魂魄,沦为商队中的一员,永世徘徊于此。
赵清真于鹰回坳口寻了一处背风的巨岩,盘膝坐下,静待夜色降临。他并非要见识那鬼市的热闹,而是要探明其根源,化解这因执念而生的幻境,让过往的魂灵得以安息。
月隐星稀,山风渐起,带着刺骨的寒意与呜咽之声。子时将近,坳口下方的云雾果然开始不自然地翻涌,点点幽绿色的、如同鬼火般的光亮凭空浮现,隐约传来马铃叮当、人声嘈杂的声响,一座由虚幻光影构成的、熙熙攘攘的古代集市缓缓显现!集市中,人影幢幢,皆身着不同时代的服饰,有汉人商贾,有藏地马帮,有彝家脚夫,他们面容模糊,动作僵硬,重复着交易、讨价还价、搬运货物的动作,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接触,仿佛一场无声的皮影戏。
然而,赵清真的神识却敏锐地察觉到,在这片由集体执念构成的“鬼市”幻境深处,隐藏着一股更加凝实、更加尖锐的怨念核心!那怨念充满了对财富的贪婪、交易失败的愤懑、以及对这条古道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,如同一个毒瘤,维系并扭曲着这片鬼市的存在。
他身形不动,神念却已如无形的触手,悄然探入那光影变幻的鬼市之中,绕过那些麻木重复的集体意识残影,直指那怨念核心所在。
在鬼市的“中心”,一个看似最繁华的“摊位”前,他“看”到了它。那并非一个完整的魂魄,而是一团剧烈扭曲的、由无数碎裂的银锭、铜钱虚影以及浓郁的贪欲黑气凝聚而成的意识聚合体!这聚合体依稀呈现出一个人形商贾的模样,穿着绫罗绸缎,却面目狰狞,双手死死抓着一把不断从指缝溜走的钱币虚影,口中发出无声的、充满不甘与诅咒的咆哮。
“我的钱!我的货!都是我的!谁也别想抢走!”一股极端偏执的意念冲击着赵清真的神识。
原来如此。这“鬼市”并非单纯的集体记忆显化,其核心是一个因极度贪婪、死于非命(或许是遭遇劫匪,或许是货物尽失)的古代巨商,其不散的执念过于强大,竟然反过来吸附、扭曲了古道上游荡的其他商旅残魂,形成了这片禁锢他人也禁锢自己的永恒“市场”!
“痴迷外物,至死不休。可悲,可叹。”赵清真摇头,神念化作清冷之光,照向那贪婪的聚合体,“金银本是流通之物,为你服务,而非为你所困。你因贪而生,因贪而困,亦当因悟而解。”
第(1/3)页